close

做得好做得對

  他當時十一歲,一有機會就到湖中小島上他家那小木屋旁的碼頭釣魚。

  就在釣鱸魚季節開始前一天,他跟父親在薄暮時去垂釣。魚竿彎折成弧形時,他知道一定是有大傢伙上鉤了。他父親投以讚賞的目光,看著兒子沿碼頭邊技巧地和那條魚鬥。

  終於,他小心翼翼地把那條筋疲力竭的魚拖出水面。那是條他從未見過那麼大的鱸魚!父親擦亮一根火柴,看看手錶。是晚上十點,離釣鱸魚季節開始的時間還有兩小時。

  「孩子,你必須把牠放掉。」他說。「爹!」兒子大嚷了起來。「還會有別的魚的,」他父親說。「但不會有這麼大。」兒子嚷道。

  他朝湖的四周看看。月光下沒有漁舟,也沒有釣客。他再望望父親。雖然沒有人見到他們,也不可能有人知道這條魚是什麼時候釣到的,但兒子從父親斬釘截鐵的口氣中知道,這個決定沒有絲毫商量餘地。他只好慢吞吞地從大鱸魚的唇上取出魚鉤,把魚放進黑油油的水中。

  那魚擺\動著強勁有力的身子沒入水裏。小男孩心想:他這輩子休想再見到這麼大的魚了。果然不出所料,那次以後,他再也沒釣到過像他幾十年前那個晚上釣到的那麼棒的大魚了。可是,這條大魚一再在他眼前閃現--每當他遇到道德課題的時候,就看見這條魚了。

  因為他父親教誨他,道德只不過是對與不對的簡單事,可是要身體力行卻不容易。我們能否做到沒人看見時也循規蹈矩呢?要是小時候有人教誨我們把魚放回水中,我們是會做得到的。因為我們從中學到了明辨道理。

- - - - - - - - -< t o p >- - - - - - - - -

有仇不報,必有後福

春秋戰國時代,有一個國王帶著妃子宴請所有爭戰有功\的將士,忽然,燭光被一陣風給吹襲了,混亂中聽到妃子尖叫了一聲,待點燈後,才知剛剛在混亂中有個人去偷碰了妃子一下。這樣的舉動在當時對一個君主而言,簡直是大不敬!大羞辱!

  妃子對國王說:「大王,剛剛那個人碰我時,我趁機把他頭盔上的羽毛拔了下來,現在只要抓在場那一個將士的頭盔上少一束羽毛,就知道是誰做的了!」眾人都覺得很有道理,只見國王站起身來,說:「各位,現在讓所有人都把頭盔上的羽毛給拿下來!」

   眾人們無不瞠目結舌!這麼做每個人的頭盔上都沒有了羽毛,豈不是把唯一抓賊的線索給白白弄丟了嗎?國王說:「今天是慶功\宴,我不想追究這件事。」於是,所有的人都照著做了。

  幾年以後,該國與鄰國爆發了一場戰爭,國王的軍隊大敗!他坐著戰馬車奔逃,眼看敵人不久後就要追上了,卻驟地裡冒出一個該國的將士,對他說:「大王,快!趁現在跟我換衣服,我來引開他們,您快逃吧!」

  國王聽了很感動!沒想到竟有將士忠勇到願替他而死?趕忙互換衣服,並問其姓名、身家,那將士卻沒回答,只是笑笑,眼框泛紅地說:「大王,我的這條命是您給的…,我就是那個當年慶功\宴上得罪您妃子,被您妃子給拔得盔上羽毛的人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